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时期的到来。 此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既是农作物生长的黄金期,也是民间防暑祛湿习俗集中的时节。
-
节气顺序与时间:大暑紧随小暑之后,每年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太阳到达黄经120°。其名称源自“暑至极”,反映炎热达到顶峰的特点。
-
气候与农事:高温多雨、雷暴频繁的“三伏天”中伏阶段,雨热同期加速作物生长,农民需抢收早稻、抢种晚稻,北方则进入玉米孕穗关键期。
-
传统习俗:为应对酷暑,民间形成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部分地区还有送大暑船、吃荔枝、斗蟋蟀等特色活动,兼具消暑与祈福意义。
-
养生重点:湿热交蒸易引发不适,需注重防暑降温,补充水分并避免暴晒,饮食宜清淡,可借助绿豆汤、淡盐水等调节体能。
大暑虽带来炎夏挑战,却也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此时节顺应自然规律,科学安排起居与农事,方能安然度过“暑气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