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安徽省主要高产杂交水稻品种的推荐及特点,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高产品种
-
皖稻153
-
特点 :由安徽农科院培育,兼具高产(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抗倒伏、抗病强、适应性好及米质优良等特点。2008年创下安徽省717.4公斤/亩的高产纪录,累计推广4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4亿多元。
-
适用区域 :安徽省一季稻区及部分二季稻区。
-
-
徽两优918
- 特点 :自主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耐热性一级,抗病强,产量高。2022年测产显示亩产781.3公斤,适合高温干旱环境,可种植于江苏、湖北、安徽等地。
-
荃优822
- 特点 :耐粗放型管理,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逆性强。测产达亩产900公斤以上,适合再生稻、中稻及虾田直播栽培。
二、其他高产品种推荐
-
深两优534 :株型低矮,米粒长,抗逆性好,高产田块可达900公斤以上。
-
连粳11号 :分蘖力强,适应性强,抗条纹病,亩产约700公斤。
-
龙粳39 :抗病力强,株高89厘米,平均亩产666公斤,适合黑龙江第三积温带。
-
晶两优1377 :植株紧凑,抗逆性佳,高产优质。
-
湘早籼45号 :早籼稻品种,亩产500多公斤,适合湖南双季早稻种植。
三、品种特性对比表
品种 | 产量表现 | 核心优势 | 适用区域 |
---|---|---|---|
皖稻153 | 600-717公斤/亩 | 抗倒伏、抗病强、适应广 | 安徽一季/二季稻区 |
徽两优918 | 781.3公斤/亩 | 耐热、抗病、产量高 | 江苏、湖北、安徽 |
荃优822 | 900公斤/亩以上 | 耐高温、抗逆、结实率高 | 江苏、湖北、安徽 |
连粳11号 | 700公斤/亩左右 | 抗条纹病、分蘖力强 | 江苏淮北、安徽 |
龙粳39 | 666公斤/亩 | 抗逆性强、株型紧凑 | 黑龙江第三积温带 |
四、种植建议
-
区域适配 :皖稻153、荃优822适合安徽主产区;徽两优918、龙粳39可向江苏、湖北推广;湘早籼45号适合湖南双季早稻。
-
管理要点 :高产品种需结合精细化管理,如合理密植、病虫害监测及水肥调控。
以上品种均通过权威机构审定,具有较高的产量稳定性和抗逆性,可根据具体种植条件选择适配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