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作清明果使用的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俗称“棉菜”“佛耳草”的鼠曲草,另一种是艾叶。鼠曲草叶带白毛、形似鼠耳,具有止咳化痰功效;艾叶香气浓郁,是传统药用植物,两者均为清明果赋予独特清香与碧绿色泽。
-
鼠曲草:学名鼠麴草,菊科植物,清明前后萌发白毛细叶,浙江南部常称“棉菜”。其嫩叶捣汁与糯米粉混合后,面团呈现鲜嫩的青碧色,成品带有清淡草本香。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可化痰祛湿,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含黄酮类等活性成分。
-
艾叶:多年生草本,叶片厚实背面密生白绒毛,具有强烈芳香。浙江部分地区直接用艾叶榨汁制皮,成品颜色更深、艾香浓郁。艾草自古用于驱寒除湿,与糯米结合更易消化,适合春季温补。
-
其他名称与变种:鼠曲草在不同地区还被称为“清明菜”“米菜”,艾叶亦有“艾蒿”等别称。需注意田野中外观相似的杂草可能不可食用,采摘时需辨别叶形与气味。
清明果的草料选择体现浙江人“药食同源”的智慧,如今这些传统食材更成为春日限定美味。若想体验正宗风味,建议清明前后赴浙南乡村,参与采摘与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