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庚申日共有7天,具体日期如下:
- 2025年2月20日,正月廿三,星期四
- 2025年4月21日,三月廿四,星期一
- 2025年6月20日,五月廿五,星期五
- 2025年8月19日,闰六月廿六,星期二
- 2025年10月18日,八月廿七,星期六
- 2025年12月17日,十月廿八,星期三
- 2026年2月15日,十二月廿八,星期日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2025年庚申日共有7天,具体日期如下: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立夏到小满之间的天数及相关信息如下: 时间范围 立夏到小满的时间跨度约为 15天 ,具体在公历5月5日至22日之间变动,具体日期取决于太阳到达黄经60°的天文观测。 节气定义 立夏 :夏季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季开始,通常在5月5日至7日。 小满 :夏季第二个节气,此时夏熟作物(如小麦)进入灌浆期,但未完全成熟,名称寓意“小得盈满”。 农事与物候 小满期间气温升高,雨水增多
2025年谷雨的具体时间为 4月20日3点55分45秒 。以下是相关信息: 谷雨简介 节气含义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六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春将尽,夏将至,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农事活动 :谷雨时节,气温升高加快,降雨量增加,光照充足,对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长较为有利。在中国南方地区,谷雨时节往往开始明显多雨,特别是在华南地区,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会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
2025年立冬节气的时间为 11月7日12点03分48秒 ,具体信息如下: 公历时间 开始时间:2025年11月7日12:03:48 结束时间:2025年11月22日09:35:18 农历时间 对应农历为 九月十七 (大月) 节气特点 标志冬季开始,气温显著下降,进入寒冷季节,农民开始冬藏等农事活动。 以上信息综合了权威历法数据及节气特征描述
2025年春分的具体信息如下: 公历时间 2025年春分时间为 3月20日17时01分14秒 ,星期四。 农历时间 对应农历为 二月二十一 ,属于 晚春分 (传统划分以二月十五为界)。 天文特征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白昼开始长于黑夜。 斗指壬,太阳黄经0°,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 气候与农事 气候温暖明媚,雨水增多,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早稻播种期开始。
太阳到达黄经15° 2025年清明节落在4月4日的原因主要与太阳到达黄经15°的天文观测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清明节的节气属性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15°。这一时间点通过精确的天文观测确定,具有以下特点: 时间范围 :清明节的时间在每年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浮动,具体时刻因年份不同而略有差异。 非固定日期 :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不均匀
2025年清明节的交节时间是4月4日20:48 。以下是清明节的详细介绍: 清明节简介 日期 :公历2025年4月4日,农历二零二五三月初七。 节气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到来和万物复苏。 假期安排 :清明节假期为4月4日至4月6日,共3天,无需调休。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2025年清明节
秋季 处暑是 秋季 的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它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秋季即将来临。处暑通常出现在每年的公历8月22日至24日之间。在这个时节,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意渐消,雷暴活动减少,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减弱。处暑的物候特征包括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等
抽穗扬花期 赤霉病是小麦等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病时期与小麦生育阶段、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综合权威信息,赤霉病的发病规律及关键时期如下: 一、主要发病时期 抽穗扬花期 赤霉病以小麦抽穗扬花期(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最严重阶段,此时气温25℃左右、湿度高,为病菌侵染提供了理想环境。 穗期 穗期(抽穗后至成熟前)也易发生赤霉病,尤其是穗轴受侵后,会阻断养分和水分传输,导致小穗枯死。 其他生育期
赤霉病麦确实也被称为“昏迷麦”或“迷神麦”,这一名称源于患者食用被镰刀菌属真菌污染的麦类后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步态不稳、形似醉酒等,类似醉酒状态,因此得名。 补充说明: 别称由来 该名称最早由我国乌苏里江地区农民在20世纪初期发现食用后引发昏迷现象而得名,后逐渐传播至其他地区。 中毒症状 轻症包括头晕、腹胀、恶心、呕吐;重症可出现肝脂肪病变、肺出血、呼吸急促等,严重时导致昏迷。
抽穗至扬花期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需根据其发病规律和防治目标,明确关键防治时期及措施。综合权威信息,防治时间与策略如下: 一、最佳防治时期 核心防治阶段 小麦赤霉病以抽穗至扬花期为主,此时病菌侵染活跃,防治效果最佳。具体时间因地区气候差异略有不同,但普遍集中在 4月中旬至5月中旬 。 分阶段防治要点 扬花初期(抽穗10%-50%时) :首次喷药,使用氰烯菌酯、多菌灵、戊唑醇等药剂,重点喷施穗部。
真菌病 小麦赤霉病是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具体分析如下: 一、病原学特征 病原菌 主要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等镰刀菌属真菌引起,属于半知菌亚门。 无性繁殖方式 通过产生镰刀状分生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孢子单色无性,聚集后形成粉红色粘稠状结构。 二、病害表现与危害 症状 苗腐 :种子带菌或土壤病残体侵染,导致芽变褐、根冠腐烂,严重时植株死亡。 - 穗腐
西农585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选育的小麦品种,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优势: 一、品种背景 选育目标 :继“西农979”后,王辉教授团队选育的升级接班品种,旨在提高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品种来源 :采用“西农4211/西农9871”通过系谱法选育,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14。 二、核心特征 基本性状 株型 :半匍匐,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弹性较好。 -
农大761小麦品种在抗病性方面表现突出,综合多个来源的信息,其抗病特性可总结如下: 一、主要抗病性表现 针对小麦病害的强抗性 农大761对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常见小麦病害具有显著抗性,能有效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该品种还抗赤霉病、纹枯病等多种病害,进一步保障了产量和品质。 抗逆境与适应性 除抗病性外,农大761还具备抗盐碱、抗旱、抗倒伏等综合抗逆性。在盐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