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穗至扬花期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需根据其发病规律和防治目标,明确关键防治时期及措施。综合权威信息,防治时间与策略如下:
一、最佳防治时期
-
核心防治阶段
小麦赤霉病以抽穗至扬花期为主,此时病菌侵染活跃,防治效果最佳。具体时间因地区气候差异略有不同,但普遍集中在 4月中旬至5月中旬 。
-
分阶段防治要点
- 扬花初期(抽穗10%-50%时) :首次喷药,使用氰烯菌酯、多菌灵、戊唑醇等药剂,重点喷施穗部。 - 齐穗期 :若抽穗期遇连阴雨,需提前至齐穗期施药。 - 雨后补喷 :若首次喷药后遇雨,应在雨后6小时内补施。
二、防治策略
-
预防为主
抽穗前可通过施用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预防病菌萌发,降低初侵染量。 - 沿淮及以南麦区若遇连阴雨,需在齐穗期追加一次防治。
-
精准用药
-
药剂选择 :优先选用渗透性、耐雨冲刷的药剂,如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等,配合使用可提高效果。 - 施药时间 :
- 正常天气:扬花达10%时首次喷药,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 - 连阴雨天:在齐穗期尽早施药,雨后补喷。 - 补喷措施 :若施药后遇雨,需在雨后6小时内补施,确保药液覆盖病穗。
-
-
综合管理
- 农业措施 :清沟沥水、合理密植、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性。 - 病虫害综合防治 :结合防治赤霉病,同步控制蚜虫、锈病等病虫害,降低病害加重风险。
三、注意事项
- 品种选择 :抗赤霉病品种可减少病害发生,但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 药剂安全 :使用农药时注意安全间隔期,避免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污染。
通过以上分阶段、精准施药及综合管理,可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