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其昼夜长短特点及变化规律如下:
一、昼夜长短的基本特征
-
北半球昼长夜短
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约23°26′N),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例如:
-
海口市(北纬19°):白昼约13.5小时,夜间约9.5小时
-
杭州市(北纬30°):白昼14小时6分钟,夜间约9小时37分钟
-
北京市(北纬39°):白昼约15小时,夜间约9小时
-
-
越往北白昼越长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例如漠河(北纬约53°)夏至白昼可达17小时以上,而海口仅13小时。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
夏至前后变化
-
夏至当天 :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到峰值,之后开始逐渐缩短,夜晚逐渐延长,直至秋分(约9月23日)昼夜等长。
-
每日缩短时间 :夏至后北半球白昼平均每天缩短约2分钟,但具体缩短幅度因纬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
-
南半球相反现象
南半球在夏至时白昼最短、夜晚最长,且越往南白昼越长。
三、其他相关说明
-
民间习俗 :我国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民俗,意指夏至后白昼逐渐缩短。
-
气候影响 :夏至标志着炎热天气的开始,但真正高温通常出现在7、8月。
夏至的昼夜长短以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晚最短为特征,且随纬度升高而加剧,之后逐渐向秋分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