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河水创作了以夏至为主题的诗作《夏至》,全诗如下:
《夏至》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诗作解析
-
首联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 描绘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天文现象,同时暗示暑气渐盛,阴气初生,标志着“夏九九”节气开始。
-
颔联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 通过知了鸣叫却不知农事辛劳的拟人化描写,反衬农民在酷暑中辛勤劳作的场景,蕴含对劳动者的同情与对自然现象的哲思。
背景补充
-
夏至的节气特点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此时北半球白昼最长,之后白昼逐渐缩短。
-
“夏九九”的由来 :与“冬九九”类似,用“九”划分季节,夏至作为转折点,标志着炎热天气的开始,民间以此预测天气变化。
相关诗词对比
-
传统节气诗 :如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与左河水的现代诗在题材上形成时空对比。
-
其他诗人作品 :如白居易的《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侧重夏至的物候与生活场景的交融。
左河水的《夏至》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既展现了夏至的自然特征,又蕴含了对劳动与自然的辩证思考,是现代诗词中描写节气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