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长安亲友(或特指妻子)之作,全诗如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
-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当时李商隐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中,已是几度被贬。他身处异乡,思念远在长安的亲友(一说为妻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 诗中两次出现“巴山夜雨”,首句以“未有期”道出归期的无望,次句借夜雨秋池的萧瑟之景烘托羁旅孤寂。后两句则通过想象未来的相聚(“共剪西窗烛”)与对当下场景的追忆(“却话巴山夜雨时”),形成时空的循环交织。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既深化了思念之情,又让诗意在现实与想象间绵延不绝。
- 全诗语言看似平实,却暗含宦途失意、有家难归的无奈。后两句的“何当”“却话”以假设之词寄托对团聚的渴望,将个体情感升华为普遍的人生感慨,展现了李商隐“寄托深而措辞婉”的独特风格。
这首诗通过夜雨这一自然现象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思念和无奈情绪,同时运用设问、写景、设想等多种手法来加深情感的表达,情感真挚、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