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寄生虫病防治需结合药物治疗、环境管理和饲养管理等多方面措施,具体如下:
一、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措施
-
球虫病
-
病原与症状 :由球虫属原虫引起,3月龄以下雏鸡最易感染,表现为腹泻、血便、消瘦、精神萎靡,严重时死亡率高(可达50%以上)。 - 防治 :
-
雏鸡需从1日龄开始用药至60日龄,成年鸡可选伊维菌素、磺胺氯吡嗪钠等药物。
-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干燥通风,消毒饲料和饮水设施。
-
-
-
蛔虫病
-
病原与症状 :寄生于小肠,3-4月龄雏鸡易感染,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羽毛逆立,严重时产蛋下降。
-
防治 :
-
雌雏鸡按10-20毫克/公斤体重口服左旋咪唑,或拌料饲喂6天。
-
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改善饲养环境。
-
-
-
绦虫病
-
病原与症状 :由棘盘赖利绦虫等寄生虫引起,80-400日龄鸡多发,表现为消瘦、贫血、下痢带血,严重时神经症状。 - 防治 :
-
选择吡喹酮(10-15毫克/公斤体重)或丙硫苯眯唑(20毫克/公斤体重)驱虫,需停料3小时。
-
清洁消毒鸡舍,防止中间宿主(如蝇类)传播。
-
-
-
组织滴虫病
-
病原与症状 :3-12周龄雏鸡高发,表现为精神不振、下痢、羽毛蓬松,严重死亡。 - 防治 :
- 用甲硝唑或阿维菌素等药物治疗,同时改善饲养管理。
-
-
螨虫病
-
病原与症状 :类似羽虱,寄生于羽毛,导致瘙痒、脱毛,产蛋量下降。
-
防治 :
- 使用伊维菌素、溴氰菊酯等药物喷淋或拌料,保持鸡舍清洁。
-
二、综合防治策略
-
驱虫计划
-
根据寄生虫流行规律制定驱虫方案,土鸡建议每45天驱虫一次,蛋鸡可结合产蛋期调整。
-
预防性驱虫优先于治疗性驱虫,多在秋冬季进行。
-
-
环境管理
-
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定期消毒饲料、饮水和粪便可生物热消毒。
-
排水系统要完善,避免积水滋生寄生虫。
-
-
饲养管理
-
合理调整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抵抗力。
-
-
早期监测与隔离
-
勤观察鸡群精神状态、粪便情况,发现病鸡及时隔离治疗。
-
对感染源(如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
三、注意事项
-
药物选择需结合鸡群年龄、寄生虫种类及药物安全性,避免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导致抗药性。
-
驱虫时需严格按照药物说明控制剂量,过量可能引发中毒。
-
预防球虫病需从种鸡免疫开始,使用球虫苗刺激免疫系统。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鸡群寄生虫病,保障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