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菜是一种具有多重价值的植物,其介绍如下:
一、植物学特征
-
分类地位
属于菊科鼠曲草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为Anaphalis flavescens,别称佛耳草、鼠耳草等。
-
形态特征
-
茎叶 :直立生长,茎细嫩脆,分枝少且密被白色绒毛,下延呈莲座状分布。
-
叶片 :倒披针形或匙形,先端小尖,基部渐狭,两面被白色绒毛。
-
花果 :头状花序伞房状,总苞球状钟形,花管黄色,雌雄同株,瘦果长圆形。
-
-
生长环境
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如江苏、浙江、福建等,喜欢湿润环境,常生长于稻田、荒地或山坡。
二、食用价值
-
传统美食
-
清明团子/青团 :将清明菜与糯米粉混合制成,兼具清明时节的仪式感与清新口感。
-
炒菜 :可炒鸡蛋、拌豆腐或做汤,茎丝脆嫩,搭配肉类、鱼类更佳。
-
凉拌/糯米饭 :焯水后凉拌或与糯米同煮,别具风味。
-
-
营养成分
富含挥发油、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及钾元素,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等功效。
三、药用价值
-
中医应用
性甘平、无毒,归肺经,主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高血压及风湿关节痛。
-
内服 :可缓解消化性溃疡、痰多气喘等症状。
-
外用 :捣烂外敷,辅助治疗痈肿疮毒。
-
-
现代研究
含鼠曲草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扩张血管、镇痛等药理作用。
四、文化意义
清明菜与清明节紧密关联,江南地区有采清明菜做青团的习俗,象征驱邪避灾。其多样化的食用方式体现了民间对健康饮食的智慧。
清明菜是自然馈赠与人类健康的双重宝藏,兼具生态价值、食用与药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