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的正确写法是 饮鸩止渴 ,而非“饮鸠止渴”。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正确写法与含义
-
正确写法
成语应为“饮鸩止渴”,其中“鸩”指传说中的毒鸟,用其羽毛浸泡的酒可致人死亡。
-
成语含义
比喻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困难,却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例如:
-
为解决经济问题过度借贷导致债务危机;
-
依赖药物入睡而非解决根本病因。
-
二、常见误区
-
“鸠”与“鸩”的混淆
“鸠”在成语中特指毒鸟,而“斑鸠”是普通鸟类,二者不可混用。- 字形相近错误
部分人因“鸩”与“鸠”字形相近,误写为“饮鸠止渴”,但根据成语典故和权威资料,正确写法应为前者。
三、相关典故
该成语出自《后汉书·霍谞传》,原文为:“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霍谞以此比喻宋光不可能冒死篡改诏书,如同用毒药解渴般自取灭亡。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急功近利、揠苗助长、漏脯充饥;
-
反义词 :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从长计议。
建议在写作和口语中注意规范使用,避免因字形相近导致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