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

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是中国政府为提升全民营养健康水平而制定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指导、政策支持和公众参与,改善国民营养状况,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以下是综合多个省份实施方案的要点分析:

一、主要目标

  1. 贫血率控制

    • 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控制在12%以下,孕妇贫血率降至15%以下,老年人群降至10%以下,贫困地区人群控制在10%以下。

    • 通过孕妇叶酸缺乏率控制在5%以下,进一步降低母婴贫血风险。

  2. 母乳喂养率提升

    • 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80%以上,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
  3. 学生营养改善

    • 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异,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减缓。
  4. 营养健康素养

    • 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连续提高10%以上,形成科学膳食习惯。
  5. 医疗营养服务

    • 住院病人营养筛查率提高,营养不良住院病人营养治疗比例提升。

二、重点任务

  1. 营养标准与体系建设

    • 完善地方营养政策研究,建立科学营养标准体系,推动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发展。
  2. 膳食结构优化

    • 推广母乳喂养,鼓励家庭科学喂养;控制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20%,减少超重、肥胖风险。
  3. 健康教育与科普

    • 通过多种渠道普及营养知识,开展营养健康素养提升行动。
  4. 监测评估与政策保障

    • 建立营养状况监测体系,完善营养健康信息化平台,确保政策有效实施。

三、实施路径

  1. 政府主导与部门协作

    • 成立营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形成政策合力。
  2. 区域分步推进

    • 以城市和农村为节点,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逐步实现覆盖。
  3. 产业支撑与技术创新

    • 鼓励企业参与营养健康产品开发,推广智能化营养管理工具。

四、关键指标

  • 贫血率 :5岁以下儿童12%、孕妇15%、老年10%、贫困地区10%以下。

  • 母乳喂养率 :0-6个月婴儿80%以上。

  • 学生身高差异 :城乡学生身高差缩小至5厘米以内。

  • 营养知识知晓率 :居民营养健康知识提升10%以上。

通过以上措施,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旨在构建科学、系统、可持续的营养保障体系,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为健康中国战略奠定基础。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小麦20个水晒干到13个水

要计算小麦从20%水分含量晒干到13%水分含量的重量损失,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明确水分含量与干物质含量的关系 初始状态 水分含量:20% 干物质含量:80% 假设初始重量为100公斤,则干物质重量为80公斤,水分重量为20公斤。 目标状态 水分含量:13% 干物质含量:87% 干物质重量保持不变,仍为80公斤。 二、计算目标状态下的总重量 根据目标水分含量计算总重量: $$

健康知识 2025-04-03

今年上海几月入黄梅天

今年上海的黄梅天 将于6月17日 入梅。黄梅天通常发生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期间,上海的入梅时间一般在6月6日至15日之间,而出梅时间则在7月8日至19日之间。由于每年的气候状况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入梅和出梅日期可能会有所变化。建议关注上海市气象局的最新预报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健康知识 2025-04-03

上海雨水多吗

关于上海雨水量的综合分析如下: 一、当前天气状况 根据2025年3月10日发布的天气预报,上海受暖湿气流影响,近期出现多雨天气,但并非全年雨水多。具体表现为: 短时强降雨 :3月10日白天阴到多云,夜间雨止,次日转为阵雨,周三、周五、周六雨水较为明显。 阶段性降水 :未来一周多时阴时雨,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周四下午至夜间、周六下午至夜间,雨势较弱。 二、历史数据对比 近40年同期降雨量

健康知识 2025-04-03

上海什么时候雨水多

上海的雨水主要集中在 4月至9月 ,这一时期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降水充沛且变率较大。具体分析如下: 一、雨季时间范围 主要雨季 上海雨季通常从 6月中旬开始 ,持续到 7月上旬 (梅雨季节),此时段降雨频繁且雨量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1/4。 次要雨季 3-4月 和 8月底-9月上中旬 也可视为雨季,但降水量和降雨强度相对较弱。3-4月受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影响,可能出现短时强降雨

健康知识 2025-04-03

上海雨水最多的月份

6月 上海雨水最多的月份主要集中在 6月 ,具体分析如下: 一、主要多雨月份 6月(梅雨季核心期) 6月是上海雨季的集中期,受梅雨影响显著,降水量达17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7%。梅雨带来的连绵降雨使6月成为全年降雨量最多的月份。 7月和8月(高温伏旱期) 虽然7、8月高温且日照强烈,但降水量相对减少,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 二、雨季整体特征 雨季范围

健康知识 2025-04-03

上海市的雨水是怎么排放

上海市的雨水排放系统以 分流制为主、合流制为辅 为核心,具体特点如下: 一、排水体制结构 区域差异 外环线以内区域以强排模式为主,其他地区以自排模式为主,形成“外环强排、内环自排”的分层格局。 排水模式 强排模式 :通过截流泵站将初期雨水快速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适用于降雨强度较大的区域。 自排模式 :依赖雨水自然渗透或低标准排水设施排放,多见于早期建设区域。 二、设计标准与能力

健康知识 2025-04-03

皮肤干燥的时候多摄入哪种脂肪酸可以改善

皮肤干燥时,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比如欧米伽-3和欧米伽-6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就像是皮肤的“滋养剂”。皮肤就好比一座房子,细胞是砖头,而不饱和脂肪酸则是让砖头紧密结合并且保持坚固的水泥。欧米伽-3脂肪酸能够减轻炎症,让皮肤的“地基”更稳固,减少水分流失。欧米伽-6脂肪酸能参与皮肤细胞的代谢,就像给房子内部装修一样,让皮肤细胞更健康、有活力,从而锁住水分,改善干燥

健康知识 2025-04-03
皮肤干燥的时候多摄入哪种脂肪酸可以改善

上海3月份雨水多吗

相对较少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 上海3月份的雨水相对较少 。具体来说: 2024年3月的降水情况显示,上海的降水不算多,但气温变化较大,最高温度可达25°C,最低温度仅为5°C左右。 2024年3月1日的降水预测显示,江苏中部和南部、上海等地的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但偏多的幅度并不大,为2~5成。 2020年3月的气象数据表明,江南地区雨水偏多,但上海的具体降水情况未详细列出。

健康知识 2025-04-03

上海立春吃什么食物

上海立春的饮食习俗融合了传统与创新,既有经典的传统食物,也有结合时令的时令食材。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推荐: 一、经典传统食物 春卷/春饼 上海立春必备食物,象征迎接新春。春卷有荤素两种馅料:大白菜肉丝馅和豆沙馅,口感酥脆,可炸制或蒸制。传统做法包括炒制肉丝至七成熟后裹粉勾芡,或烙制薄面皮卷入炒熟的肉菜。 萝卜 吃萝卜被称为“咬春”,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积的功效。 韭菜

健康知识 2025-04-03

上海人一日三餐食谱

上海人的饮食文化融合了本地特色与海派风味,一日三餐结构讲究,既注重营养均衡,又保留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典型食谱与饮食文化解析: 一、早餐:经典组合与地方特色 传统早点 油条/粢饭团 :与豆浆(咸味为主)是经典搭配,油条酥脆,粢饭团软糯。 生煎包/小笼汤包 :生煎外皮酥脆、汤汁丰富;小笼汤包则以薄皮多汁著称。 老上海风味 葱油饼/三丝春卷 :葱油饼层次分明,撒满芝麻

健康知识 2025-04-03

上海立秋必吃三大食物

关于上海立秋必吃的三大食物,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核心传统食物 糯米鸡 上海最具代表性的立秋美食,以糯米、鸡肉为主料,常搭配香菇、火腿等食材蒸制而成。外观金黄诱人,口感香糯,是立秋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小吃。 秋葵 作为时令蔬菜,秋葵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上海市民常将其与糯米鸡等食材搭配,既应季又健康。 桂花糕 传统甜点,以糯米粉、红薯、桂花等混合制成,甜而不腻

健康知识 2025-04-03

上海立秋吃什么传统食物

上海立秋的传统食物融合了南方饮食文化与地方特色,既有应季时令食材,也包含寓意吉祥的佳肴。综合搜索结果,以下为上海立秋常见的传统食物及文化内涵: 一、经典必吃食物 柚子 柚子是上海立秋最具代表性的水果,象征清热解毒、健脾开胃,帮助调节秋季燥热。秋季正是柚子丰收季,民间有“秋吃柚子皮,冬吃柚子肉”的习俗。 糯米鸡 作为上海标志性小吃,糯米鸡以鸡肉、糯米及香菇、火腿等蒸制而成,金黄酥烂、香气扑鼻

健康知识 2025-04-03

上海立秋后还要热多久

上海立秋后高温天气的持续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综合权威信息分析如下: 一、高温持续时间的一般规律 常规情况 多数资料显示,上海立秋后高温天气通常持续 15-30天 ,一般要到处暑(约每年公历8月22-24日)或白露(约9月7-9日)前后气温才会明显下降。 极端天气影响 若遇“秋老虎”天气(三伏后短期回热现象),高温可能延长至白露节气,此时气温波动加剧,但连续高温天气减少。 二

健康知识 2025-04-03

上海立秋几号

根据2024年上海气象局发布的数据,上海入秋的时间为 2024年8月7日(周三) ,具体分析如下: 入秋标准 上海采用气象学定义,以连续5天日均气温低于22℃作为入秋标准,其中第一天的平均气温(2点、8点、14点、20点)作为判断依据。 2024年入秋时间 从2024年10月5日起,徐家汇站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10月5日08时19.7℃、10月6日18.9℃、10月7日19.7℃

健康知识 2025-04-03

上海立秋了吗

上海在 2024年10月2日 已经正式入秋。以下是相关信息: 上海入秋时间 入秋日期 :2024年10月2日 与常年相比 :今年比常年提前了3天,是近十年来最早的秋天。 立秋习俗 贴秋膘 :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啃秋瓜 :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上海入秋的情况

健康知识 2025-04-03

上海处暑后还要热多久

上海处暑后是否还会持续高温,以及高温持续时间,需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节气特征综合判断。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处暑后高温的成因 秋老虎现象 处暑后南方地区仍可能受“秋老虎”影响,这是夏季高温的短期回温现象。此时太阳辐射减弱与副热带高压南撤尚未完全消退,导致气温波动。 季节过渡特性 处暑标志着夏季结束,但气温下降趋势缓慢,天气仍处于湿热状态,需经历从暑到秋的过渡阶段。 二、高温持续时间

健康知识 2025-04-03

上海乙肝爆发是哪一年

上海并没有爆发乙肝疫情,但是上海在1988年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甲肝疫情。以下是相关信息: 上海甲肝疫情爆发时间和情况 爆发时间 :1988年1月中旬,上海报告了当年第一例甲肝病人。 疫情发展 :患者数量急速攀升,从每天100~200例迅速增加到每天1000~2000例。 政府和应对措施 :上海市政府要求企业临时改造仓库为隔离病房,学校将教室改成临时病房,旅馆也被征用为收治病人的场所。 疫情结果

健康知识 2025-04-03

寒露上海怎么活过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昼夜温差加大,秋燥明显。以下是结合上海地域特色的寒露养生与生活建议: 一、气候特征与生活调整 昼夜温差大 :需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建议携带风衣、薄毛衣等过渡性衣物。 秋燥明显 :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适当使用加湿器。 雨量减少 :注意防范干燥引发皮肤瘙痒或呼吸道不适,外出时可佩戴口罩。 二、养生保健建议 饮食调理

健康知识 2025-04-03

上海立冬吃哪些传统食物

上海立冬的传统食物习俗融合了南北特色,既有北方风味,也有江南特色,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肉类及汤品 羊肉 上海人立冬必吃的温补佳品,富含蛋白质和铁质,可炖煮成羊肉汤、红烧羊肉或葱爆羊肉,驱寒保暖且寓意驱邪。 汤圆/团子 汤圆 :江南地区传统,旧时用于祭祖或互赠,象征团圆。 团子 :与北方元宵类似,分白团子和青团子,内含猪肉、豆腐干等馅料,寓意团团圆圆。 三汤 白萝卜羊肉汤

健康知识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