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去医院要做哪些检查

我月经量少,担心身体有问题,想去医院看看,不知道要做哪些检查。
三甲
月经量少去医院可做妇科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了解生殖器官状况、内分泌水平等,找出月经量少的原因。 1. 妇科检查:医生直接观察外阴、阴道、宫颈等部位有无病变,触诊子宫和附件大小、形态、位置及有无压痛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器质性问题。 2. 性激素六项检查:包括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泌乳素。在月经第2 - 5天抽血检查,可了解内分泌功能,判断是否因激素异常导致月经量少。 3. 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激素异常会影响月经,通过抽血检测甲状腺相关指标,排查甲状腺疾病引起的月经量少。 4. B超检查:可清晰显示子宫和卵巢形态、大小及结构,查看有无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厚度是否正常等,辅助诊断病因。 5. 宫腔镜检查:当怀疑有宫腔粘连等病变时,进行宫腔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发现病变并可取组织活检明确诊断。 月经量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通过上述检查能从不同方面排查病因。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想推迟月经该吃啥药

延迟月经可选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和孕激素类药物。短效口服避孕药如复方炔诺酮片等,月经来潮前3 - 5天开始服用,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周期,有恶心等反应;孕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胶囊等,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开始用,使内膜维持分泌期,可能有乳房胀痛副作用。两类药都有副作用,需严格遵医嘱,勿自行用药。

名医问答 2025-02-22

怀孕初期尿液发黄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怀孕初期尿液很黄,可能因饮水过少、饮食、服药、尿道炎、肝胆疾病等引起。治疗方法包括增加饮水、调整饮食、停服相关药物、用抗生素、针对肝胆病治疗等。此外,发烧、出汗多也可能致尿液发黄。孕妇要保证充足饮水、合理饮食、谨慎服药、注意卫生。若尿液持续异常黄或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名医问答 2025-02-22

怀孕初期头疼正不正常

怀孕初期头疼情况不一,需结合症状和身体状况判断。正常情况下,因体内激素变化、精神紧张及睡眠不佳等可引发头疼,程度轻、持续短且无严重不适。异常情况则表现为头疼剧烈、持续不缓解,还伴有视力模糊等症状,可能由妊娠期高血压、贫血等疾病导致。孕妇要注意休息,轻症状可按摩缓解,严重或持续久应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2-22

月经出现血块吃什么能调理

月经有血块可通过食物和药物调理。食物方面,可选择暖宫活血的红糖姜茶、益母草煮鸡蛋,以及富含铁元素的动物肝脏、菠菜。其中,红糖姜茶暖宫散寒,益母草煮鸡蛋活血调经,动物肝脏和菠菜可防贫血、增强免疫力。药物方面,可遵医嘱服用乌鸡白凤丸、益母草颗粒。总之,综合饮食和药物调理,有助于改善月经有血块的状况。

名医问答 2025-02-22

怀孕五个月肚子发硬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怀孕五个月肚子硬,可能由假性宫缩、胎动频繁、过度劳累、饮食不当、先兆流产等原因导致。治疗上,针对不同原因有相应措施,如假性宫缩可改变姿势或遵医嘱用药;胎动频繁可左侧卧位休息等。此外,腹部受凉、子宫肌瘤也可能引发。孕妇孕期要注意休息、心态、饮食,定期产检,肚子硬频繁或伴不适需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2-22

怀孕时进行同房是否会导致肚子疼

怀孕时同房不一定会肚子疼,受孕妇身体状况、孕期阶段等因素影响。身体好、孕期合适(如孕中期),适度同房一般不引发肚子疼;身体敏感或有前置胎盘等不适,同房时子宫受刺激收缩,可能致轻微疼痛,有相关病症时疼痛概率增加且可能较剧烈。怀孕同房要谨慎,依孕妇情况决定,不适要及时就医,同房后腹痛不缓解需尽快检查。

名医问答 2025-02-22

怀孕五个月肚子发硬原因及解决办法

怀孕五个月肚子硬,可能是假性宫缩、胎动频繁、过度劳累、便秘、先兆流产等原因所致,也可能由子宫肌瘤、胎盘早剥等引起。治疗方法包括适当休息、调整姿势等,不同原因对应不同处理方式,如假性宫缩可左侧卧位,便秘要多吃膳食纤维食物等。出现该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孕妇日常要注意休息、饮食均衡、定期产检。

名医问答 2025-02-22

月经不来适合吃啥药

月经不来病因多样,用药需依具体病因选择,且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见药物有三类:一是孕激素类,如黄体酮、地屈孕酮,适用于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闭经患者;二是补气养血类中药,像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可改善气血不足所致月经不调;三是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能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月经不来。总之,用药要先明确病因,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名医问答 2025-02-22

怀孕后很怕冷是什么原因该咋办

怀孕后特别怕冷,可能因孕期基础代谢率降低、激素水平变化、孕期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感染性疾病等引起,也可能是营养不良、心理压力过大所致。常见治疗方法有增添衣物、加强营养、适当运动、调节室温、补充铁剂等。不同原因的治疗有差异,如贫血要补营养和铁剂。建议及时就医,孕妇还应均衡饮食、保证休息、保持良好心态并定期产检。

名医问答 2025-02-22

怀孕后特别怕冷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怀孕后特别怕冷,可能是孕期基础代谢率降低、激素水平变化、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所致。治疗方法包括增添衣物、加强营养、适当运动、调节室温及针对病因治疗。如基础代谢率降低可添衣、多喝热水;贫血可多吃含铁食物或遵医嘱补铁。此外,也可能由营养不良等引起。孕妇日常要保证睡眠、均衡饮食、适当活动、注意保暖。

名医问答 2025-02-22

女生经期吃什么有益

女孩子经期饮食需合理安排。应选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如含铁的动物肝脏、瘦肉,富含维生素的苹果、菠菜等果蔬,高蛋白的鸡蛋、牛奶,温热滋补的红枣桂圆汤等。这些食物可补充经期流失的铁元素、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缓解经期不适。同时,要避免吃辛辣、生冷食物。合理饮食对经期女性补充营养、维持健康很重要。

名医问答 2025-02-22

女性生理期肚子痛喝啥好

女性经期肚子疼可通过喝特定饮品缓解。红糖水暖宫散寒、补充能量助经血排出;玫瑰花茶理气解郁、活血散瘀,改善气血瘀滞之痛;益母草煮鸡蛋汤活血调经;热牛奶蜂蜜水含钾镁元素,舒缓情绪、放松肌肉;姜枣茶温中散寒、补气养血,促进血液循环。不过,若疼痛严重,需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2-22

孕妇酮体呈现1+情况是否严重

孕妇酮体1+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非疾病因素,如空腹检查、妊娠反应致呕吐频繁、进食过少等使脂肪代谢增加产生酮体,通常不严重,进食、补水后可能自行消失;疾病因素,如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严重感染、甲亢等导致的酮体1+相对严重,会影响母婴健康。孕妇发现后应告知医生,非疾病因素可饮食补水改善,疾病因素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名医问答 2025-02-22

怀孕初期为何肚子容易饿

怀孕初期肚子易饿,可能因新陈代谢加快、激素水平变化、胎儿发育需求、心理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是糖尿病、肠胃功能紊乱所致。常见治疗方法包括少食多餐、选营养易消化食物、适当加餐、保持心情舒畅、针对疾病治疗。如因甲亢致饥饿,可遵医嘱用甲巯咪唑等药。孕妇要合理饮食、适当活动、保证睡眠,定期产检。

名医问答 2025-02-22

孕妇酮体呈1+情况是否严重

孕妇酮体1+不一定严重,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非疾病因素如饥饿、妊娠反应剧烈、过度劳累等,使脂肪代谢增加致酮体1+,通常不严重,调整生活方式后酮体可能自行消失。疾病因素如妊娠期糖尿病、严重感染、甲亢等导致的酮体1+相对严重,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孕妇发现后应及时就医,针对不同原因处理并密切关注情况。

名医问答 2025-02-22

怀孕五个月阴道骨头疼痛原因及解决办法

怀孕五个月阴道骨头疼,可能因子宫增大压迫、激素变化、久坐久站、缺钙、耻骨联合分离等,也可能是外伤、骨盆肿瘤所致。治疗方法有适当休息、调整姿势、局部热敷、补充钙剂、用托腹带或骨盆矫正带等。孕妇日常要保持良好姿势、避免劳累、保证睡眠、均衡饮食,若疼痛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名医问答 2025-02-22

排卵期能否同房

排卵期可以同房,有其利弊。利处在于受孕几率高,适合有生育计划的夫妻,且能增进夫妻感情,提升亲密感与幸福感;弊端是存在感染风险,因此时女性生殖系统敏感,不注意卫生易引发妇科疾病,部分女性排卵期身体不适还会影响同房体验。因此,排卵期同房要注意卫生,女性可根据自身状况决定是否同房,保障健康与良好体验。

名医问答 2025-02-22

打瘦脸针后怀孕孩子可否保留

打瘦脸针后怀孕孩子能否保留需综合判断。时间上,短时间内怀孕因肉毒素未完全代谢有潜在风险,长时间后影响较小;产检方面,指标正常、胎儿发育好可保留,有明显异常则可能不建议;此外,孕妇及家属意愿也很关键。打瘦脸针后怀孕别惊慌,及时告知医生、做好产检,保持良好状态,最终决策要结合医生建议与自身意愿慎重做出。

名医问答 2025-02-22

怀孕4个月肚子胀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怀孕4个月肚子胀,可能因子宫增大挤压肠胃、饮食习惯不良、激素变化、消化不良、便秘等,也可能是腹部着凉、肠道菌群失调等所致。治疗上,可针对不同原因采取适当运动、腹部按摩、调整饮食、保持良好作息、心理调节、用益生菌制剂等方法。孕妇日常要注意腹部保暖、饮食和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及定时排便,不适时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2-22

排卵期出血该服用何种药物

排卵期出血可用雌激素、孕激素、止血药物治疗。常见药物有戊酸雌二醇,能补充雌激素减少出血;地屈孕酮可使内膜转化止血;氨甲环酸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止血;肾上腺色腙片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止血。不过,因个体差异,用药方案不同,所有药物的使用都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以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名医问答 2025-02-22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