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确实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尤其是气温骤降时,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和血液黏稠度上升会直接加重心脏负担。数据显示,气温每降低1℃,心脏病发病率增加2%,脑卒中风险上升3.9%,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及老年人需格外警惕。
气温骤降时,人体为维持体温会收缩血管,导致血压升高。若本身存在动脉硬化或斑块,血管痉挛可能引发心肌缺血或脑梗。心衰患者若合并呼吸道感染,更易急性发作。低温环境下活动减少、高脂饮食增多,进一步推高血液黏稠度,促使血栓形成。
预防的关键在于防寒保暖,外出时重点保护头颈部和四肢,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高危人群应每日监测血压,规律服药,避免晨练或过度劳累。饮食上减少高盐高脂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温水饮用,以降低血液粘滞度。若出现频繁胸闷、头晕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
寒潮来临时,健康人群也需调整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情绪激动和突然剧烈运动。通过科学防护和主动干预,能有效降低降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