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扑动通常是心室颤动的前兆,也可能伴随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缺血或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危急病症,是一种需立即干预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心室扑动是一种表现为心电图快速、规则大振幅波动且无正常QRS-T波群的心律失常,频率常达200-250次/分钟,患者可能突发意识丧失、抽搐甚至呼吸骤停。其核心危险在于它是心室颤动的前奏,后者会直接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丧失和猝死。诱发因素涵盖多类重症,如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心肌缺血、严重电解质失衡(低钾或高钾血症)、药物毒性反应、扩张型心肌病等。
从症状与诊断来看,心室扑动患者常表现为突发的晕厥、抽搐且无法触及脉搏,而专业医疗需通过心电图确认:规则正弦波形且频率多在200次/分钟左右。当无法明确与室颤或室速区别时,需结合临床状况综合判断。若不及时救治,患者可能在数分钟内迅速进展至心室颤动,最终引发循环系统崩溃。
紧急处理心室扑动的核心在于恢复有效循环。现场急救需立刻开展心肺复苏,配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建议能量200-400焦耳)。后续治疗需深入排查诱因,例如通过药物纠正电解质异常,或采取血运重建术改善心肌缺血。对于复发性或难以纠正的病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降低猝死风险的关键措施。
心室扑动作为心脏功能急转直下的警报,其出现往往提示患者已处于生死边缘。普及快速识别和专业急救手段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高危群体更应定期监测心电活动并严控基础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