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扑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常由器质性心脏病、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或电解质紊乱等引发,其典型表现为意识丧失、心脏骤停及心电图显示无QRS-T波群的大振幅波动。
心室扑动的核心病因
- 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或心力衰竭等导致心肌损伤,破坏心脏电生理稳定性,是心室扑动的主要诱因。
-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基因突变疾病,增加心室扑动风险。
- 药物因素:抗心律失常药、抗抑郁药、抗生素等可能延长QT间期或引发QT间期异常,诱发心律失常。
- 电解质紊乱:严重低钾血症、高钾血症或低镁血症干扰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破坏电信号传导。
- 医源性因素:电击伤、心脏手术后瘢痕组织、电复律或消融术可能导致心室扑动。
辅助因素与特殊类型
- 特发性心室扑动:部分患者无明确基础疾病,可能与先天心脏结构异常或隐匿病因相关。
- 合并症风险: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严重心动过速等情况易触发恶性心律失常。
心室扑动是危急生命的心脏事件,需立即通过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紧急处理。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心脏结构与功能,避免诱因并按医嘱管理基础疾病,以降低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