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医学名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主要特征是运动神经元逐渐退化,导致肌肉萎缩、无力,最终丧失运动、吞咽甚至呼吸功能。 患者意识清醒但身体逐渐“冻结”,平均生存期仅2-5年,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但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
-
核心病理机制
渐冻症由大脑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步退化,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约90%病例为散发性,病因不明;10%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如SOD1、C9ORF72等基因异常。 -
典型症状与早期信号
早期症状隐匿,包括手部精细动作困难(如拧瓶盖、系鞋带)、下肢行走易跌倒或言语含糊。随着病情发展,肌肉跳动(肉跳)、吞咽呛咳、呼吸衰竭相继出现。需注意与颈椎病等可治疾病区分。 -
诊断与治疗现状
诊断依赖临床检查、肌电图和排除法。利鲁唑是主流延缓药物,可延长生存期数月;依达拉奉等新药针对特定亚型。康复训练、呼吸支持及营养管理对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基因疗法(如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和干细胞治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中国学者正探索中医药调节免疫微环境的潜力,部分院内制剂已进入II期临床。
若出现不明原因肌肉无力或萎缩,应尽早就诊神经科。虽然渐冻症尚无法根治,但科学护理和积极治疗能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