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保政策涉及个人账户调整、缴费年限、门诊报销比例等多方面改革,具体如下:
一、个人账户调整
-
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多地调整医保个人账户计入比例,单位缴费部分不再直接划入个人账户,而是纳入社会统筹基金,用于提升门诊报销等共济保障能力。
-
个人账户待遇变化
-
退休人员每月个人账户打入金额减少,但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如北京市职工医保门诊报销上限取消,退休人员统一报销80%)。
-
基础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限额降低,例如北京市职工医保门诊累计自付超过10万元后,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650元,报销比例50%。
-
二、缴费年限与待遇
-
职工医保
-
男性职工需累计缴费满25年,女性职工满20年,且实际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退休后即可享受终身待遇。
-
居民医保需持续缴费,中断1年将失去保障,需补缴后恢复。
-
-
城乡居民医保
-
2023年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40元,个人缴费380元。
-
缴费时间延长至次年2月底,避免因缴费延迟影响待遇。
-
三、门诊报销政策
-
门诊统筹支付比例提高
-
县域内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支付50%,二级及以上支付25%,每月累计限额80元,年度最高400元。
-
2023年部分地区扩大门诊用药保障范围至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
-
门诊两病保障
- 部分地区对门诊重大疾病实行二次报销,报销比例不低于50%,且无封顶线。
四、其他重要调整
-
资助参保政策
-
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残疾人等群体获得医疗救助资助,个人仅需承担剩余部分。
-
2023年提高70岁以上、60-69岁等群体的财政补助标准。
-
-
医保目录调整
- 2023年下半年启动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新增谈判药品,降低药品耗材价格,预计为患者减负超千亿元。
以上政策旨在优化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扩大保障覆盖范围,建议参保人员关注当地医保部门发布的最新通知,及时调整缴费和就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