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案需结合农业技术、品种选择和科学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农业防治措施
-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品种,如"中优788"、"天优华占"等,种植时轮换品种以避免连作障碍。2. 合理密植
保持适当种植密度(每亩3000-3500株),避免田间通风不良和湿度过高。3. 科学施肥
遵循"控氮、增磷、保钾"原则,基肥与追肥结合,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配合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4. 水分管理
采用浅水勤灌技术,分蘖末期排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浅灌,避免长期淹水。5. 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减少杂草与病菌中间寄主;清理病稻草并消毒土壤,降低菌源传播风险。
二、化学防治措施
-
药剂选择
-
叶瘟:优先使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30-40克)或75%丰登可湿性粉剂。 - 穗颈瘟:必须在水稻破口期(现穗10%前)喷施,可复配使用25%咪鲜胺乳油(每亩100毫升)或20%三环唑(每亩30-40克)。 - 其他药剂:稻瘟灵、井冈霉素、枯草孢芽杆菌等也可用于叶瘟和穗颈瘟的预防。2. 施药技术
-
喷雾设备:优先使用油悬浮剂,确保覆盖均匀。 - 用药时期:叶瘟发病初期和第一次施药后5-7天;穗颈瘟需在抽穗前完成喷药。 - 避免风险:避开开花期(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雨后补喷。3. 轮换用药
避免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可交替使用三环唑、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防止抗药性产生。
-
三、综合管理措施
-
种子处理
使用0.01%天丰素乳油浸种消毒,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拌种。2. 生物防治
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等生物制剂,增强水稻抗病性。3. 监测与预警
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斑及时处理。结合气候条件制定防治计划,高风险区域重点防控。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水稻高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