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亏虚,外邪诱发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述中风病的基本病因,核心观点为 正气亏虚,外邪诱发 ,并强调“内虚邪犯”为其病机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核心病因:正气亏虚与外邪诱发
-
正气亏虚
中风的基础是正气不足,包括气虚、阴虚等体质。气虚则无力运血,导致血脉瘀滞;阴虚则阳亢,内风动越,均易引发中风。
-
外邪诱发
外邪(如风、火、痰、瘀等)乘虚而入,直接导致气血运行失常。例如:
-
风邪 :与肝阳上亢、营卫不固等证型相关,引发肢体痹阻或痉挛;
-
痰瘀 :因饮食不节、劳欲过度等导致痰热内生,与肝阳化风、气血逆乱互为因果。
-
二、相关病机因素
-
肝阳上亢
多因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或情志失调引发,表现为头痛、眩晕、面红目赤、舌红苔黄,治疗以平肝熄风为主。
-
痰瘀阻络
由气虚、血瘀共同作用导致,常见症状包括肢体麻木、舌紫暗、脉涩,需化痰活血通络。
-
气虚血瘀
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瘀血阻滞经络,多见于久病体弱者,治疗需补气活血。
-
阴虚风动
阴液亏虚,虚火内生,引动肝风,表现为手足瘛疭、眩晕欲仆,治以滋阴息风。
三、治疗原则
张仲景主张“治风先治肝”“治痰先治脾”,强调调整脏腑功能、平衡气血。例如:
-
肝阳上亢 :天麻钩藤饮加减;
-
痰瘀阻络 :活血化瘀汤。
四、经典论述佐证
《金匮要略》记载:“风之为病,名曰中风。其证候当以卒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主,病机为内虚邪犯。” 此观点与张仲景的“内虚邪犯”病机高度契合。
张仲景将正气亏虚视为中风的基础,外邪(如风、痰、瘀等)为直接诱因,通过调整阴阳、补益气血、化痰通络等治法实现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