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泄露病人隐私的处罚措施需根据泄露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后果来判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行政责任
-
警告或暂停执业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或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
-
吊销执业证书
情节严重的,吊销相关人员的执业证书。
-
行政拘留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二、刑事责任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基本刑罚 :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
加重情节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单位犯罪 :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责任人依法处罚。
-
-
其他相关犯罪
包括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隐私权罪等,均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三、民事责任
患者可依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主张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权益,且此类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四、其他措施
-
没收违法所得 :若医院通过泄露信息获取利益,需没收违法所得。
-
行政处分 :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开除等处分。
注意事项
-
定罪标准 :是否构成犯罪需结合信息类型、数量、违法所得及用途综合判断。
-
责任承担 :无论是否对患者造成实际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均需承担侵权责任。
以上措施需由公安机关、卫生行政部门或法院依法实施,患者可通过投诉、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