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肌缺血以“益气活血、通阳散结”为核心,通过辨证施治改善心脉瘀阻,显著缓解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关键亮点:① 分型论治(气虚血瘀、痰浊闭阻等),② 经典方剂灵活组合(如黄芪丹参配伍),③ 兼顾标本(补气治本+化瘀治标),④ 个体化调整药量及配伍。
中医认为心肌缺血属“胸痹”范畴,病因多为心阳不振、气血瘀滞。治疗时首先通过舌脉辨证分型:气虚血瘀者重用黄芪、党参补气,配丹参、川芎活血;痰浊闭阻者加瓜蒌、薤白化痰通阳;阴阳两虚者以生脉饮为基础调补。临床常用经方如桂枝甘草汤振奋心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和肝心,或张锡纯来复汤收敛元气,均需随证加减。
外治法如针灸(内关、膻中等穴位)可辅助疏通经络;日常调护强调避寒保暖、适度运动(如八段锦),避免过劳及情绪波动。需注意中药起效后仍需巩固疗程,防止复发。
提示:中医治疗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患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套用验方。配合现代医学检查可更全面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