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助不是医疗保险,而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的 补充性保障措施 ,两者共同构成“三重医疗保障”体系。具体区别如下:
一、核心概念与定位
-
医疗保险
指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制度,对参保人员因疾病或意外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例如,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等。
-
医疗救助
是对医疗保险报销后仍需自付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的制度,属于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覆盖困难群体。
二、资金来源与保障对象
-
医疗保险 :主要依赖参保人缴费和政府补贴,覆盖全体参保人员。
-
医疗救助 :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社会捐赠等,专门用于救助低收入、困难群体(如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等)。
三、保障范围与支付方式
-
医疗保险 :覆盖门诊、住院等医疗费用,采用“先缴费后报销”的方式。
-
医疗救助 :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对个人自付部分按比例补助,通常为50%-75%,并可能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
四、制度作用与层次
-
医疗保险 :提供基础医疗保障,减轻大部分医疗费用负担。
-
医疗救助 :作为“三重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兜底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总结
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均需减轻医疗负担),但在资金来源、保障范围和支付方式上存在本质差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