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肥厚是一种心脏结构性改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心肌增厚、心腔空间缩小,常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或遗传性心肌病等疾病,可引发心衰、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需针对原发病及早干预。
主要病因
- 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迫使左心室超负荷工作,心肌代偿性增厚,最终导致向心性肥厚,占病例的40%以上。
- 心脏瓣膜病:如主动脉瓣狭窄,血流受阻增加左心室射血阻力,引发心肌肥厚。
- 遗传因素:肥厚型心肌病等遗传性疾病直接导致心肌异常增厚,是青少年猝死的主因之一。
- 其他原因:包括长期高强度运动、药物副作用或罕见病(如心脏淀粉样变)。
典型症状
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
- 胸闷、胸痛: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缺血;
- 呼吸困难:左心功能减退影响肺循环;
- 晕厥或乏力:心律失常或心输出量不足所致。
潜在危害
若不干预,可能发展为:
- 心力衰竭:肥厚心肌弹性下降,收缩/舒张功能双重受损;
- 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纤维化扰乱电信号传导;
- 猝死风险:尤其见于遗传性心肌病患者。
防治关键
- 控制原发病:如降压治疗、手术修复瓣膜;
- 定期筛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肌变化;
- 生活方式调整:限盐、适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诱发猝死。
左心室肥厚需通过早期诊断和规范管理降低风险,患者应遵医嘱长期随访,以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