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办函〔2021〕20号》根据业务风险程度将医疗保障经办工作划分为四个等级(极高、高、中等、低风险),重点防控基金安全漏洞,例如异地就医结算属中等风险,而信息系统应急处理则归为高风险。
-
风险等级划分依据
风险等级基于业务对医保基金安全的影响程度设定,极高风险涉及基金核心收支(如8项必检业务),高风险包括信息系统故障应急等关键环节,中等风险覆盖异地就医结算等常规业务,低风险多为辅助性流程。 -
典型业务风险示例
- 极高风险:生育保险待遇审核、医疗救助补贴发放等直接涉及大额基金支付的业务。
- 高风险:信息系统故障应急处理,因技术问题可能引发服务中断或数据泄露。
- 中等风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需平衡便捷性与基金监管。
-
防控措施与意义
通过分层管理,高风险业务需强化内部审计与多级复核,中等及以下风险侧重流程标准化。此举旨在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同时提升服务效率,避免“一刀切”式监管。
理解风险等级有助于优化医保管理,既防范漏洞又避免过度管控,确保惠民政策高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