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疾病特征
- 属于良性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 心电图特征为QRS波群畸形(时限≥0.12秒)、心室率60-110次/分钟,常伴有房室脱节现象
- 可分为两型:60-75次/分钟型较少进展为恶性心律失常,75-100次/分钟型需警惕发展为室速
2. 常见病因
- 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梗死)是最常见诱因,发生率约20.8%
- 其他诱因包括:洋地黄过量、心肌炎、高血钾、心脏手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 少数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能发生
3. 临床表现
- 多数无症状,症状多源于原发病(如胸痛、呼吸困难等)
- 体征特点:心率55-110次/分钟(多60-80次/分钟),第1心音强弱不等,可能出现颈静脉炮波
- 严重时可出现低血压、晕厥等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
4. 治疗原则
- 无症状者无需特殊处理,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 心室率>75次/分钟或合并室速时,可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干预
- 伴有严重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时需紧急处理
5. 预后情况
- 总体预后良好,但需警惕进展为室颤的风险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该心律失常时,需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建议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规范治疗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