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出现显著下滑,累计已有4300万人选择退出医保,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低收入群体面临的缴费压力、医保制度覆盖不足等现实困境。 医保作为健康保障的“最后防线”,大规模退保将加剧“因病致贫”风险,亟需从政策优化、费用分担、资源均衡等层面系统性解决。
1. 缴费负担加重是退保主因
居民医保费用从最初的10元/年涨至近年600元左右,涨幅远超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对农村四口之家而言,年缴费需上千元,相当于一个月收入。疫情后经济下行,部分家庭被迫在“吃饭”与“医保”间选择前者。
2. 保障效果与预期存在落差
部分参保者认为,小病报销比例有限,而多年未生病者易产生“白交钱”心理。重大疾病报销范围受限、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削弱了参保吸引力。
3. 退保的连锁反应
退出医保的群体一旦患病,可能因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延误治疗,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基层医疗机构收入减少,进一步影响服务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4. 潜在解决方案
需通过动态调整缴费标准(如按收入分层)、提高财政补贴、扩大报销目录覆盖罕见病等举措减轻负担。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参保者获得感。
当前,医保制度正面临从“广覆盖”向“可持续”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平衡费用增长与保障水平,确保低收入群体“保得起”“用得上”,是维护社会健康公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