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在藏医中并不称为黄水病,而是被称为“查隆病”或“血隆上壅症”,其核心病机与体内“隆”(气)和“血”的失衡相关。藏医认为高血压是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的循环障碍,而黄水病则特指由“黄水”代谢异常引发的关节肿痛、湿疹等疾病,两者病因与症状截然不同。
藏医对高血压的独特认知基于三因理论(隆、赤巴、培根)。“查隆病”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龙偏盛型”,因情绪压力、过度劳累或饮食寒凉导致气机紊乱,表现为头晕、四肢麻木;二是“血偏盛型”,因高脂饮食、暴怒或高温环境引发血瘀,症状以头痛、半身不遂为主。藏医治疗强调饮食起居调整(如低盐、忌酒)和放血疗法,通过净化血液改善血管弹性。
黄水病在藏医体系中属于另一类疾病。黄水是胆汁代谢的产物,若积聚在关节则引发风湿痛,在皮肤则导致湿疹。其治疗以“干黄水”(除湿)为主,与高血压的调气活血思路完全不同。部分患者可能因关节肿痛误以为高血压与黄水病相关,实则为两种独立病症。
若出现血压异常或关节肿痛,建议明确区分病因后再对症干预。藏医的个体化疗法(如放血、火灸)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混淆概念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