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与医院的结算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结合政策文件和实际操作流程进行说明:
一、现行结算方式
-
后付制结算
这是当前主流的医保结算模式,患者出院时统一结算医保报销部分,个人自付部分由患者或家属垫付,次月15日前由医保机构审核拨付。
-
按协议定额结算
社保局按住院人次与医院签订协议,设定固定支付额度。若患者自付费用超过定额,则医保不再支付。
二、新政策推动的结算方式
医保局正探索 三结算 模式,包括:
-
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
减少月结算周期,将每月集中审核拆分为每次或每日结算,理论上将月结工作量压缩至1天。
-
对药品企业直接结算
通过医保信息平台与药品供应商直接对接,实现药品费用实时抵扣。
-
对商保公司同步结算
与商业保险公司联动,患者就医费用可同时结算商业医疗保险。
三、具体操作流程
-
门诊/住院结算
-
患者持医保卡或电子凭证就医,符合医保目录的费用由医保直接支付,自付部分由患者支付。
-
转院或异地就医需提前备案或转诊登记。
-
-
费用审核与拨付
-
医保机构通过系统审核费用,支持“零账期”结算(即时结算+当日拨付)。
-
对于特殊病种或大额费用,可能采用月度预拨+逐笔清算的方式。
-
四、对医院的影响
-
资金流优化 :减少月结算周期,降低财务压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
管理改革 :推动医院精细化管理,规范医疗费用控制。
-
服务提升 :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确保结算准确性和时效性。
五、注意事项
-
部分特殊病种(如门诊手术、异地就医等)需符合医保目录及认定条件。
-
系统故障时患者可垫付费用后申请手工报销。
以上结算方式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具体实施细则可能因地区政策差异略有不同。建议医疗机构及时关注医保局最新通知,优化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