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医保局最新政策及通知,结合相关领域调整情况,整理如下:
一、医保监管强化措施
-
“码上”严监管全面启动
2025年全面推进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通过大数据模型精准打击药品串换、伪造处方等违规行为,要求定点医药机构落实“四不”原则(不空刷、不串换、不采购/销售非法渠道药品)。
-
医保数据工作小组成立
统筹地区医保部门需建立数据工作小组,定期公开医保基金收支、预算执行等数据,提升基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二、医保药品目录管理
-
动态调整机制完善
目录每年调整一次,新增427种药品(含谈判药品),覆盖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重点将中医类优先纳入调价范围。
-
中医类价格调整优先
国家医保局连续5年指导地方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中医类项目(如针灸、推拿)价格调整力度居所有学科首位。
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
按病种付费新规实施
2025版按病种付费管理规程发布,明确CT增强等22个项目医保支付标准,三级公立医院价格执行最高政府指导价,其他等级医院按比例下浮。
-
骨科植入材料分类调整
国家医保局公开征求骨科植入材料医保分类调整意见,优化分类与代码,规范医保支付范围。
四、便民服务优化
-
异地就医结算扩围
新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5种门诊慢特病纳入跨省直接结算,简化备案流程,实现“跨省通办”。
-
线上服务功能完善
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实现异地就医备案、亲情账户绑定、医保个账跨省共济等操作,降低群众就医成本。
五、地方执行细则(以蚌埠为例)
- 放射检查类价格调整 :整合26个项目,停用172项,明确医保支付范围及等级医院价格下浮比例。
以上政策体现了医保局在加强监管、优化服务、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综合举措,旨在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保障参保群众基本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