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下段静脉曲张不是正常现象,而是门静脉高压的典型并发症,尤其与肝硬化密切相关。其核心危害在于曲张静脉壁薄易破裂,可能导致致命性大出血,且我国乙肝高发使其成为肝硬化患者的常见隐患。
-
病因与机制
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多因肝脏疾病(如乙肝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血液回流受阻后被迫分流至食管静脉丛,引发静脉异常扩张。健康状态下这些静脉应保持平直,压力升高后则形成迂曲的“蚯蚓状”结构。 -
临床表现
早期常无症状,但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危急症状。部分患者伴随肝硬化表现,如腹水、黄疸。无症状期筛查至关重要,尤其对肝硬化患者需定期胃镜检查。 -
诊断与分级
胃镜是确诊的金标准,可直观评估曲张程度(轻、中、重三级)及出血风险。X线钡餐辅助显示黏膜皱襞增宽或串珠状缺损,CT/MRI则能同步观察门静脉系统异常。 -
治疗与预防
- 急性出血:需紧急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止血,结合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
- 长期管理: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减少出血风险,终末期患者需考虑肝移植。
- 生活干预:避免粗糙食物、酒精,控制腹压(如防便秘),定期复查胃镜。
提示:肝硬化患者即使无症状也应主动筛查食管静脉曲张,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出血风险。若出现呕血或黑便,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