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后神经痛需采取综合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干预、药物与物理疗法结合,并注重心理调节。急性期抗病毒治疗是基础,疼痛持续时可选用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如普瑞巴林)、抗抑郁药或局部麻醉贴剂;顽固性疼痛建议尝试神经阻滞或微创介入治疗,同时配合针灸、经皮电刺激等物理疗法。50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
疱疹后神经痛的处理需分阶段施策:
- 急性期控制:皮疹出现72小时内足量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是关键,可联合小剂量激素减轻神经炎症,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
- 药物镇痛:首选普瑞巴林、加巴喷丁调节神经异常放电,中重度疼痛可联用阿片类药物(如羟考酮);局部痛觉超敏者可用5%利多卡因贴剂。
- 微创介入:神经阻滞、脉冲射频或脊髓电刺激能阻断痛觉传导,尤其适合药物无效者,早期应用可减少神经永久损伤。
- 辅助疗法:针灸促进气血运行,经皮电刺激缓解神经亢奋,结合心理疏导改善焦虑失眠等共病。
- 生活管理:避免寒凉饮食与劳累,保持适度活动以畅通气血,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推荐50岁以上人群)。
提示:疼痛超过1个月需尽早就诊疼痛科,切勿依赖偏方延误治疗。个体化方案需由医生评估,药物调整需循序渐进以防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