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痛伴下肢麻痛最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梨状肌综合征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该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弹性减退、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根,就会引起慢性腰痛,并伴有下肢放射性的麻痛。患者常感觉腰痛如炸裂,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等部位放射,有针刺或电击样感觉,站立、行走、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会使疼痛加重,平卧休息后症状可减轻。
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因各种原因(如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出现狭窄,压迫到马尾神经或神经根,会导致腰痛,同时下肢也会有麻痛症状。这类患者往往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麻痛、无力等症状加重,需要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即出现间歇性跛行。
腰椎滑脱症:指腰椎椎体间部分或全部错位。其中,退行性腰椎滑脱(又称假性滑脱)较为常见,多因年龄增长导致;还有因运动损伤、先天因素等造成腰椎峡部崩裂引起的真性滑脱。当腰椎滑脱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发慢性腰痛和下肢麻痛。疼痛一般呈放射性,可累及一侧或双侧下肢。
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在臀部受到梨状肌的卡压,引起以臀部为主,并伴有下肢放射性麻痛的综合征。患者常感到臀部疼痛,有时疼痛较为剧烈,且这种疼痛会沿着坐骨神经走行方向放射到下肢,导致下肢出现麻痛、无力等症状,在久坐、弯腰或臀部活动时症状可能加重。
如果出现慢性腰痛伴下肢麻痛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 X 线、CT、磁共振成像等)来明确病因,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