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扩增后转化大肠杆菌
酵母文库质粒扩繁主要包括质粒构建、扩增、转化和后续验证四个步骤,具体如下:
一、质粒构建
-
目的基因扩增
以植物c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含BamHI和XhoI酶切位点),通过PCR扩增目标片段。
-
酶切与连接
-
使用BamHI和XhoI对PCR产物进行双酶切,产生粘性末端。
-
通过T4 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片段连接,形成重组质粒。
-
二、质粒扩增(可选)
若需提高质粒浓度,可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中扩增:
-
转化大肠杆菌
将重组质粒转化至DH5α等大肠杆菌中,利用抗生素抗性基因筛选阳性克隆。
-
培养与筛选
在含抗生素的LB培养基中培养,通过平板菌落观察筛选阳性克隆,进一步通过PCR或酶切验证转化效率。
三、质粒提取
从酵母细胞或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
-
酵母细胞质粒提取
-
使用裂解液(含Lyticase)处理酵母细胞,充分破壁后离心收集。
-
可通过酚-氯仿抽提法或商业化试剂盒提取质粒。
-
-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或磁珠法从培养基中纯化质粒。
四、质粒转化回酵母(可选)
将扩增后的质粒转化回酵母细胞:
-
转化方法
-
使用电穿孔或化学转化(如转化缓冲液)将质粒导入酵母细胞。
-
转化后通过平板菌落观察筛选阳性克隆。
-
注意事项
-
温度控制 :PCR扩增需严格遵循94℃变性、55℃退火、72℃延伸的程序;酶切反应需在冰浴条件下进行。
-
菌株选择 :建议使用高密度感受态细胞,并确保转化效率。
-
质粒纯度 :转化后建议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或测序验证质粒纯度。
通过以上步骤,可高效扩繁酵母文库中的质粒,为后续功能验证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