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过高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引发的一种症状,表现为肌肉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的紧张度异常升高。这种症状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感染或炎症引起,如脑出血、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
可能疾病
- 锥体系病变:如脑出血、脑外伤等,导致肌肉痉挛性张力增高,表现为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显著升高,被动运动时阻力大。
- 锥体外系疾病:如帕金森病,引起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僵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均匀。
- 小脑或脑干疾病:如小脑共济失调,导致肌张力异常。
症状表现
- 肌肉僵硬:患者肌肉变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加。
- 关节活动受限:关节活动范围缩小。
- 痉挛或强直:根据病变类型,可表现为痉挛性(折刀样)或强直性(铅管样或齿轮样)张力增高。
检查与诊断
通过触摸肌肉硬度、被动活动关节观察阻力变化,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可初步判断肌张力是否增高。进一步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MRI)和病史分析,明确病因。
治疗建议
- 药物治疗:如乙哌立松、左旋多巴等,可减轻肌肉紧张。
- 局部注射肉毒素:缓解局部肌张力,作用持续3~6个月。
- 物理治疗:通过电刺激、针灸等方式改善肌张力。
- 康复训练:提高运动协调性。
- 手术治疗:如DBS深部脑刺激,适用于帕金森病等。
肌张力过高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