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过高是指肌肉在静止或运动时持续处于异常紧张状态,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受限,常见于脑损伤、神经系统疾病或遗传因素。 关键危害包括运动障碍、姿势异常,甚至影响智力发育,但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姿势和正常运动的基础,分为静止性、姿势性和运动性三种形式。当肌肉紧张度异常增高时,会出现以下典型表现:
- 肢体僵硬:被动活动关节阻力增大,如婴儿下肢伸直呈剪刀状、拇指内扣握拳。
- 姿势异常:头后仰、背部反弓,或站立时尖足内翻。
- 运动障碍:动作生硬不协调,如行走困难、步态不稳(剪刀步、前冲步态)。
常见病因包括:
- 神经系统病变:脑瘫、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导致大脑对肌肉控制失调。
- 先天因素:早产、低体重儿或遗传代谢异常。
- 其他疾病:如破伤风、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需多管齐下:
- 康复训练:被动牵拉、水中运动等可缓解痉挛。
- 药物与注射:口服巴氯芬或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能快速降低肌张力。
- 手术干预:严重病例需脑深部电刺激(DBS)或肌腱延长术。
提示:若发现持续肌张力增高症状,应尽早就医评估,避免延误黄金康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