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六项指标是评估水土保持效果的核心参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一、核心指标及计算公式
-
扰动土地面积(Disturbed Land Area)
实际占地面积,需扣除未利用的预留场地,计算公式:
$$
\text{扰动土地面积} = \text{实际占地面积} - \text{预留未利用土地面积}
$$ -
水土流失面积(Water and Soil Loss Area)
实际水土流失范围,计算公式:
$$
\text{水土流失面积} = \text{扰动面积} - \text{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 - \text{水面面积}
$$ -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Total Soil and Water Loss Control Degree)
衡量治理效果的综合指标,计算公式:
$$
\text{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 \frac{\text{工程措施覆盖面积} + \text{植物措施覆盖面积}}{\text{扰动面积} - \text{建筑道路场地硬化面积} - \text{水面面积}} \times 100%
$$
二、其他关键指标
-
土壤流失控制比(Soil Erosion Control Ratio)
衡量治理后土壤流失强度的指标,计算公式:
$$
\text{土壤流失控制比} = \frac{\text{容许土壤流失强度}}{\text{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
$$ -
拦渣率(Debris Retention Rate)
实际拦挡弃土量与工程总弃土量的比例,计算公式:
$$
\text{拦渣率} = \frac{\text{实际拦挡弃土量}}{\text{工程总弃土量}} \times 100%
$$
三、补充说明
-
数据统计范围 :需明确方案中的防治责任面积与实际扰动面积的界定,避免重复计算。
-
指标应用 :土壤流失控制比和拦渣率常用于判断治理目标是否达标,治理度则反映整体治理效果。
以上公式为水土保持效果评估的通用框架,具体参数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