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点标识牌是用于标识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重要设施,其设计和设置需符合相关规范。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信息整理:
一、标志牌类型与分类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监测点标志牌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
监测点门牌 :标明监测点基本信息,包括监测点名称(省+县+小流域+类型)、编号及主管单位等;
-
观测场地标志牌 :标注观测场地范围及特征,如小流域名称、侵蚀类型、监测内容等;
-
径流小区标志牌 :用于标识径流小区范围及边界。
二、设计规范
-
材质与尺寸
-
门牌采用铜牌材质,字体为黑色,尺寸为40cm×60cm;
-
观测场地标志牌采用铁皮牌,立管材质为铁,标杆为铜制,整体尺寸根据实际场地调整。
-
-
颜色与图案
-
严格使用“中国水土保持标志”图案,包含绿色(R-0,G-100,B-50)、蓝色(R-0,G-100,B-150)、黄色(R-255,G-200,B-50)三色组合;
-
其他标志禁用,需保持标志牌的统一性。
-
-
文字内容
-
门牌:包含“中国水土保持监测”或具体站点名称(如“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观测场”),并支持藏、维吾尔、蒙古等少数民族语言;
-
观测场地标志牌:需标注省、县、小流域、监测点类型及编号。
-
三、设置要求
-
安装规范
-
门牌需垂直立于监测点入口,底部安装桩钉杆(圆锥形),主杆套接桩钉杆,确保稳固;
-
观测场地标志牌需在监测点中心位置设置,便于识别。
-
-
维护与更新
-
定期检查标志牌的完整性,发现损坏需及时修复或更换;
-
监测点信息变更时,需同步更新标志牌内容。
-
四、其他说明
-
技术升级 :部分新型标识牌采用铝制面板、反光警示标识及双排卡槽设计,提升美观性和耐用性;
-
多语言支持 :少数民族地区标志牌需增加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确保信息传递效果。
以上内容综合了水土保持监测点标识牌的类型、设计规范及设置要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地形、气候等条件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