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是一种因肾脏肾小管对水、电解质和某些溶质重吸收能力下降或丧失,导致尿液中这些物质浓度增高的疾病。其病因包括肾小管损伤、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及肾结石等,常见症状有尿比重降低、夜尿增多、尿液颜色改变、尿中葡萄糖增多以及电解质紊乱。治疗上,需针对具体病因采取免疫抑制治疗、激素治疗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方法。
1. 病因
- 肾小管损伤: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药物毒性损伤。
- 肾小球肾炎:由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 肾病综合征:因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导致蛋白尿。
- 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 肾结石:梗阻导致尿液排泄受阻,加重肾小管负担。
2. 症状
- 尿比重降低:肾浓缩功能下降,尿液中水分和溶质比例失调。
- 夜尿增多:肾小管损伤导致夜间排尿频率增加。
- 尿液颜色改变:如血尿或尿液颜色异常。
- 尿中葡萄糖增多:提示葡萄糖重吸收障碍,可能与糖尿病相关。
- 电解质紊乱:如钠、钾等离子代谢异常,可引发肌肉痉挛、心律不齐等。
3. 治疗
- 免疫抑制治疗:如使用环磷酰胺治疗肾小管损伤。
- 激素治疗: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用于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球肾炎。
- 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钾离子、纠正酸中毒。
- 避免加重因素:停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如中药、抗生素等。
- 维持内环境稳定:注意水分摄入和废物排泄。
4. 预防与提示
- 定期检查肾功能,特别是有糖尿病、肾结石等高危人群。
- 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中药、草药等不明成分的保健品。
- 注意饮食健康,控制血糖和血压,预防糖尿病肾病。
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医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