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氧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前兆,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或猝死。其核心机制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缺氧,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不可逆损伤。
- 典型症状: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下颌)、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是心肌缺氧的典型表现。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上腹痛、牙痛或疲劳感,易被误诊。
- 高危诱因:冠状动脉狭窄(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会加速血管病变,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缺氧。
- 潜在风险疾病:长期心肌缺氧可能进展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常见于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
- 紧急处理: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若疼痛持续超过15分钟需紧急就医,排除心梗可能。
提示:40岁以上人群或有三高、吸烟史者应定期筛查心电图;改善生活方式(低盐饮食、规律运动)可显著降低风险。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胸闷、夜间憋醒,务必尽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