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氧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其次是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氧化碳中毒等病理因素,以及高原低氧等生理性诱因。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脂肪和钙质沉积形成斑块,使血管变窄,血流减少,心脏负荷增加时易引发心肌缺氧。典型表现为运动或情绪激动后胸痛,休息可缓解。
-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导致心肌持续性缺氧坏死,需紧急救治。
- 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因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血氧分压下降,全身缺氧累及心脏。
- 一氧化碳中毒: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丧失携氧能力,心肌供氧急剧减少。
- 高原低氧环境:海拔升高时空气含氧量降低,代偿能力弱者可能出现心肌缺氧症状。
提示:若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尤其伴随冷汗或放射痛,应立即就医排查心肌缺氧风险。戒烟、控制血压血脂、适度运动有助预防动脉硬化相关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