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的配置需遵循以下核心原则,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并满足智能电网需求:
一、系统适应性原则
-
功能覆盖
PMU配置应支持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高级应用功能(如故障分析、功率预测)及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满足电网运行管理的多层次需求。
-
技术标准
所有接入电网的PMU需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及南方电网公司的技术规范,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兼容性。
二、规划协同性原则
-
统一规划
PMU的规划应与电力系统一次规划、设计及建设同步进行,纳入二次系统整体架构,避免重复建设或资源浪费。
-
动态调整
对于未安装PMU的变电站或发电厂,需结合WAMS系统发展需求,制定技术改造计划,逐步实现覆盖。
三、安全稳定性原则
-
电网安全
PMU应重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分析需求,提供机组振荡、调频特性、暂态稳定性等关键数据,支持电网应急控制。
-
数据可靠性
传输过程中需包含整秒时刻数据,确保调度中心能够及时响应电网异常,同时装置需具备自恢复功能,保障长期稳定运行。
四、覆盖范围原则
-
关键节点覆盖
需在枢纽变电站、新能源接入点(如风电场)、大电源及电网薄弱环节部署PMU,提升电网整体可控性。
-
电压等级要求
通常要求在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并网且装机容量40MW及以上的风电场、500kV及以上厂站等关键位置安装。
五、运行管理原则
-
规范管理
遵循《中国南方电网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配置和运行管理规定(试行)》,明确设计、施工、运维责任。
-
持续优化
根据电网发展和技术进步,定期评估PMU性能,及时升级设备或调整配置方案。
通过以上原则的综合应用,可有效提升PMU在电网运行中的价值,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智能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