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水的处理需根据病因和积液量采取针对性措施,核心方法包括穿刺引流、药物治疗和原发病控制。少量积液可能无需干预,但中大量积液或伴随呼吸困难时需及时抽液减压,首次抽液不超过700毫升,后续单次不超过1000毫升。关键原则是“对因治疗+对症缓解”,例如感染需抗炎、结核需抗结核、肿瘤需综合治疗。
-
诊断与评估
通过胸部超声、X光或CT明确积液量及性质,胸腔穿刺抽取积液进行生化、细胞学检测以确定病因。漏出液(如心衰引起)与渗出液(如感染或肿瘤)的治疗策略差异显著。 -
紧急处理:穿刺引流
大量积液导致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引流。穿刺需严格无菌操作,定位腋中线或肩胛线肋间,首次抽液量严格限制以避免复张性肺水肿。脓胸或恶性积液可能需留置引流管或胸膜固定术。 -
药物治疗
- 抗感染:细菌性胸水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等联合用药;
- 利尿剂:用于心衰或肝硬化相关积液;
- 免疫调节:自身免疫疾病需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
长期管理与预防
控制原发病如心衰、低蛋白血症;定期复查胸水变化;戒烟、增强免疫力可降低复发风险。恶性胸水需结合化疗、靶向治疗或胸腔灌注。
提示:胸水复发率高,患者应遵医嘱定期随访,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胸痛加重或发热,需警惕感染或病情进展,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