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看似常见,但若频繁发生或难以止血,可能隐藏着高血压、血液疾病、肝功能异常、鼻部肿瘤四种严重疾病的信号。这些疾病通过破坏血管结构、影响凝血功能或改变激素代谢等机制引发鼻出血,需引起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排查。
-
高血压
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鼻腔黏膜血管壁变脆、弹性下降,轻微刺激(如擤鼻涕、打喷嚏)即可引发破裂出血。患者常伴随头痛、眩晕等症状,若流鼻血时出现上述不适,建议立即测量血压并就医。中老年人群尤其需注意,反复鼻出血可能是高血压失控的早期预警。 -
血液疾病
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血液疾病会显著降低凝血功能,导致鼻血流量大、止血困难。典型表现为除鼻出血外,身体其他部位(如牙龈、皮肤)也易出现瘀斑或渗血。儿童或青少年若频繁流鼻血且伴随乏力、发热,需尽快进行血常规检查。 -
肝功能异常
肝脏负责合成凝血因子,当肝功能受损时,凝血物质生成减少,鼻腔黏膜血管更易破裂。此类患者可能同时出现黄疸、腹部肿胀、食欲减退等症状。长期饮酒、肝炎病史者若突发鼻出血,应优先排查肝病恶化可能性。 -
鼻部肿瘤
良性肿瘤(如血管瘤)或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在生长过程中会压迫、侵蚀鼻腔血管,导致反复出血。特征性症状包括单侧鼻塞持续加重、面部肿胀、嗅觉减退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肿瘤引发的鼻血常为暗红色且带有异味,夜间平躺时易发作。
流鼻血时可采用低头前倾、按压鼻翼等基础止血法,若10分钟内未止或每月发作超过3次,务必就医进行鼻内镜、血液生化等检查。日常建议保持鼻腔湿润(如使用生理盐水喷雾),避免用力抠鼻,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药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