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司法鉴定的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委托阶段
-
提交申请
由事故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书面申请,需明确说明鉴定事项(如伤残等级、护理期、营养期等)及理由。
-
法院审核
法院对申请进行主体资格、关联性及条件审核,符合条件的受理并签订《司法鉴定委托受理合同》。
二、受理阶段
-
材料审查
鉴定机构收到委托书后,需对材料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决定是否受理。
-
签订合同
符合条件的立即签订委托合同,无法即时决定的出具《司法鉴定委托材料收领单》并告知理由。
三、鉴定阶段
-
初次鉴定
受理后指派具备资质的鉴定人进行初次鉴定,通常由两名以上专业人员共同完成。
-
补充鉴定
若需补充材料或重新鉴定,鉴定机构应审查后决定是否接受,并可指定原鉴定人或其他合格人员。
四、文书出具阶段
-
报告编制
鉴定完成后,鉴定机构出具详细司法鉴定报告,提交法院并送达申请人。
-
文书效力
申请人可查阅报告内容,若无异议则进入诉讼程序;若有异议可申请重新鉴定。
五、出庭阶段(可选)
-
出庭作证
鉴定人可能需在法院开庭时对鉴定过程及结论进行说明,但通常仅在存在争议时发生。
其他注意事项
-
委托方式 :可通过法院调解平台在线提交申请,或由法院随机指定鉴定机构。
-
时间效率 :一般需15-30个工作日完成,复杂案件可能延长。
-
材料责任 :委托人需提供真实、完整的材料,否则可能影响鉴定结果。
以上流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制定,具体操作中可能因案件类型和地区差异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