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规程是规范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行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制度文件。相关规程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核心管理目标
-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通过按病种付费(DRG/DIP)等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不合理的医疗支出。
-
保障参保权益 :平衡基金支付与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参保人员获得合理、可负担的医疗服务。
-
推动医改协同 :与药品采购、医保目录谈判、基金监管等政策形成合力,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二、管理范围与适用对象
-
范围 :覆盖全国所有纳入按病种付费的住院医疗费用,包括本地及异地就医。
-
对象 :涉及医保基金支付的医疗机构、医药机构人员及参保人员。
三、关键管理内容
-
支付方式改革
-
实施病组付费(DRG)和病种分值付费(DIP)两种模式,通过分值测算和费用控制,激励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效率。
-
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审核、结算等全流程线上化管理,提升管理精准性。
-
-
机构与人员管理
-
医药机构管理 :包括协议签订、服务评估、违规处罚等环节,确保医疗机构合规使用医保基金。
-
人员管理 :对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医保支付资格审核、动态管理及绩效考核,强化责任落实。
-
-
基金监管与风险防控
-
建立智能审核、病例评审、运行监测等机制,防范欺诈行为,确保基金安全。
-
实施“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等机制,平衡基金收支。
-
四、实施原则
-
依法经办 :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规范服务流程。
-
数智赋能 :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
协同联动 :与药品采购、医疗机构管理、基金监管等部门形成合力,推动医改协同。
五、配套机制
-
培训与考核 :定期对医疗机构和人员进行政策培训及绩效考核,提升服务能力。
-
信息系统建设 :完善医保支付资格管理、结算清算、统计分析等信息化功能,支持政策执行。
以上内容综合了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最新政策文件及地方实践案例,体现了医疗保障经办管理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智能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