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睡病最常见的原因是非洲锥虫感染,这种由采采蝇传播的寄生虫病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引发嗜睡、意识混乱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致命。
-
非洲锥虫感染
昏睡病主要由布氏冈比亚锥虫和布氏罗得西亚锥虫引起,它们通过采采蝇叮咬进入人体,破坏免疫系统并侵入中枢神经,导致睡眠周期紊乱和进行性神经损伤。 -
采采蝇传播
采采蝇是主要传播媒介,多见于撒哈拉以南非洲。被叮咬后,寄生虫在血液中繁殖,逐渐影响大脑功能,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后期发展为严重嗜睡。 -
免疫系统反应
寄生虫会不断变异表面蛋白以逃避免疫攻击,导致慢性感染。持续的炎症反应加速神经退化,加重昏睡症状。 -
诊断与治疗延误
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许多患者未能及时确诊。晚期治疗难度大,部分药物可能引发严重副作用,需严格监测。
预防是关键:避免采采蝇活跃区域活动,使用驱虫剂和防护衣物。早期诊断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