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睡病的主要原因是寄生虫感染,由采采蝇传播的锥虫侵入人体神经系统所致,典型表现为持续嗜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致命。脑部疾病、代谢紊乱或中毒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但非洲流行的昏睡病特指锥虫感染类型。
-
寄生虫感染:布氏锥虫通过采采蝇叮咬进入血液,逐渐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干扰神经信号传递,导致睡眠周期紊乱和脑功能损伤。早期症状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后期发展为严重嗜睡和昏迷。
-
脑部器质性病变:脑肿瘤、脑卒中或颅脑外伤等可能破坏睡眠调节中枢,引发持续性昏睡,常伴随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
-
代谢与中毒因素:肝性脑病、尿毒症或糖尿病昏迷等因代谢废物堆积影响脑功能;药物或酒精中毒则直接抑制神经中枢,导致意识障碍。
-
感染性疾病:脑炎、脑膜炎等重症感染可引发炎症反应,造成脑水肿和意识水平下降,需与寄生虫性昏睡病鉴别。
提示:若出现不明原因长期嗜睡或意识障碍,尤其有非洲疫区接触史者,应立即就医排查锥虫感染。早期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