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的高血压症状,表现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且尿蛋白检测为阴性。这是一种产科常见疾病,占妊娠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一、妊娠期高血压的症状
- 血压升高:这是最典型的症状,通常在常规产检中通过血压测量发现。
- 轻度不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头痛、头晕等症状。
- 无蛋白尿:与子痫前期不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尿蛋白检测为阴性。
二、妊娠期高血压的成因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妊娠高血压病史的孕妇患病风险较高。
- 营养因素:孕期饮食不合理,如缺乏蛋白质、钙、维生素等,可能引发血管损伤和胰岛素抵抗。
- 免疫因素:母体免疫细胞对胎盘滋养细胞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免疫不耐受和炎症激活。
三、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
- 科学饮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补充钙、铁、维生素等。
- 适度锻炼:如散步、孕期瑜伽等,可稳定血压并改善心血管功能。
- 充足休息:建议每天保证8-10小时睡眠,并采取左侧卧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 定期检查:定期测量血压、体重,监测尿常规,及时发现异常。
四、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
- 轻度患者:通过休息、调整饮食即可缓解。
- 中重度患者:需使用解痉、降压药物,如硫酸镁、硝苯地平等,必要时终止妊娠。
- 严重并发症:若出现器官损伤或其他严重症状,应提前分娩以避免病情恶化。
总结
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孕期常见但需重视的疾病,科学饮食、适度锻炼、充足休息和定期检查是预防的关键。若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