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在怀孕20周后首次出现的血压升高疾病(≥140/90mmHg),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可能发展为子痫前期甚至危及母婴安全。 其核心特征包括血压异常、潜在器官损伤风险及胎儿发育受限可能。
主要特点与风险
-
血压异常标准
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需间隔4小时以上两次测量确认。突发严重升高(如≥160/110mmHg)需紧急处理。 -
高危诱发因素
- 初产妇、多胎妊娠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 肥胖、糖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 家族中有子痫前期病例
-
对母婴的双重威胁
- 孕妇可能出现蛋白尿、肝功能异常或血小板减少
- 胎儿易发生生长迟缓、胎盘早剥或早产
关键防治措施
- 定期监测:孕20周后每周测量血压,关注头痛、视力模糊等预警症状
-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饮食、适度运动,保证每日8小时卧床休息
- 医疗干预:钙剂补充可降低风险,重度患者需住院降压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识别和规范管理能显著改善预后。孕妇出现水肿加重或胎动异常时,应立即就医评估。